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我们 路线推荐 精彩目的地 旅游景点 为您服务 在线报名 bbs
旅游资讯
业内新闻
旅游常识
热点旅游线路
厦门鼓浪屿.《左耳》东山岛. 厦
三峡奇谭一日游
宜昌方山长阳一日游
车溪一日游
三峡湿地 杨守敬书院一日游
两坝一峡一日游
清江画廊一日游
三峡竹海一日游
西陵峡全景一日游
三峡大瀑布+情人湖一日游
业内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业内新闻 > 正文  
黄金周:一场假期革命的现在与未来
发表时间: 2007/10/15    阅读: 2675次

提起“黄金周”,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就像“春晚”一样,人们对它有很多抱怨,但它却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如果套用一句名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对于“黄金周”,我们有过欣喜也有过疑惑,有过不满也有过思索,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我们将迎来自1999年国庆“黄金周”休假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个“黄金周”。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一年三次的频率和共计21天的时间长度。在这9年中,“黄金周”到底是怎样从无到有,逐渐走进了民众的视野并日益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材料。

  假期革命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确定每年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由于长假在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热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显著提升,而被人们成为“黄金周”。

  北京的孟小姐回忆,“99年刚有‘黄金周’那会儿,真是兴奋,除了寒假和暑假,平白无故多了两个那么长的假期,每次都会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策划假期的旅游。”1999年孟小姐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如今她是跨国公司高级公关。9年里,孟小姐利用“黄金周”去过的地方有几十个,最远的南非,最近的北京郊区自驾游。“差不多每个‘黄金周’,我都会出去玩,要不就是逛商场拼命买东西,花掉的钱,我粗略算了一下,估计都够在三环边上买一套房子了。”

  二十个“黄金周”140天的消费=三环边上一套房子,这个壮观的公式揭示了假日经济的“井喷式”能量。

  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一股猛烈的假日消费风暴就让各界人士始料未及。据有关数据显示,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春节,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全国旅游花费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

  2001年“五一”,国内出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组数据保持了其强劲的持续攀升能力,到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2006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7.7%;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0%。这些数字无疑证明了“黄金周”并非徒有虚名,其能量并不是短暂的“井喷式”爆发,而是持续的/旺盛的。

  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消费时尚的引导下,国内旅游市场抓住了“黄金周”的有利时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巨大的旅游消费能力有力地拓展了相关行业市场,表现出旅游新经济增长点的旺盛活力和影响力深远的关联带动作用。

  除了旅游行业,整体消费市场也深受黄金周泽被而呈现出繁荣景象。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2007年“五一”黄金周,北京消费市场活跃,7天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其中,百货商场同比增长12.0%,超市同比增长8.6%,餐饮同比增长20.5%,专业、专卖店同比增长24.8%。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由假日经济带来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说:“‘黄金周’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给予人们充足的休息权。”

  通过二十个“黄金周”的培养,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懂得如何享受自己的休息权,合理安排一年三次的长假。国际俱乐部饭店的美国CEO Cary Michael Gray感叹近年来中国人度假方式的变化,“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身边的中国同事还不太适应过长假,一到假期就全家挤火车回老家,大包小包的礼物往回带,假期过得比平时还疲惫。如今他们会选择长途或短途旅游,或者用别的休闲方式来放松身心。对他们来说,因为假期不再那么稀缺,所以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假期的意义才能体现。”

  “黄金周”制度不但是经济发展观念上的一次变革,也是中国年节史上的里程碑,它改善了人们的休假状况,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假观念,其社会效益并不逊于经济效益,从这个层面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中国式”黄金周遭遇瓶颈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一年三次的七天长假、一周之内全国都不上班,多数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打烊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学术界认为,黄金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休假方式。

  毋庸置疑,“黄金周”在最初设想时,更多的是着眼于“假日经济”做文章,通过长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收到明显成效,“黄金周”入账一年比一年高,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能力一次一次被推上新的高峰。

  商家盆满钵满,消费者荷包空空,浪潮过后,人们开始越过数量把注意力落在质量上。入账并不等于含金量,在领悟到这个不等式以后,黄金周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

  2007年“五一”黄金周,孟小姐去了一趟安徽黄山,落了一肚子牢骚,“黄山回来我对‘黄金周’旅游是彻底灰心了,门票、吃的、住的都涨了很多,多掏钱也就算了,毕竟一年就那么几次机会。但是这旅游质量也太差了,整个儿是在赶路,到处都是人,在黄山上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可火了卖马扎儿的小贩,一个小马扎儿卖到几十块。我在黄山上还丢了一部手机,太扫兴了,以后“黄金周”,顶多在郊区走走,或者跑远点,去欧洲。”

  跟孟小姐有相似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将近一亿人次在一周时间内频繁穿梭在有限的交通线路上,这种“大串联”式的旅游究竟能换回多少幸福感,结果不言而喻。

  “上山看人臀,下山看人头,行走穿人缝,观景找人空,照相尽和陌生人群合影。”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顺口溜,幽默地反应出集体出游的尴尬。正如孟小姐所说,“外出旅游的初衷是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可是现在旅游不仅没有达到所想的目的,很多时候反而加重了心理上的烦躁与不安”。

  据了解,“黄金周”期间,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的局面,一些热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出现人满为患、住宿难、吃饭难、返城难的窘境。有关专家认为,经过九年时间,“黄金周”旅游从最初的呼声一片到如今疲态已显,交通拥挤、服务缩水及成本增加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黄金周”旅游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比国内市场的虚火过旺,入境游市场在三个“黄金周”期间倒是冷冷清清。中青旅运营管理部总经理余良兵告诉记者:“国外很多旅行社也都了解到‘黄金周’的旅游状况,所以会有意避开这一时期,在此期间,入境旅游人数比平时少许多。”

  旅游市场之外,“黄金周”消费品市场也是一样。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黄金周”的经济契机和“挖金”这一非常态市场扩张行为,导致一些负面效应的出现。有的商家攒足了劲,希望在七天之内大发一笔横财,拼命促销或是变相促销。虽然在当时赚得笑逐颜开,但却透支了平时的消费量,“黄金周”一过,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平衡下来并无多少收益。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顾客一旦习惯‘黄金周’期间的大幅折扣,会造成持币观望的心态,市场会出现节前节后的强烈反差,这对日常消费很不利。”也就是说,“黄金周”的“跳楼价”“出血价”实际上是市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相比一年时间,三个“黄金周”毕竟短暂,而因为二十一天的非常价格,导致全年总体营业额的滑坡,这笔账,商家自然心知都明。但正如该负责人所说,“你不打折也没办法,因为大家都陷在这种惯性中,你跳出来,市场就被别家抢走了。”

  2004年国庆“黄金周”以来,公众和媒体对取消或改革“黄金周”的呼声逐渐强烈。业内人士分析,每年五月、十月是国际和国内商务往来最繁忙的时候,而中国却在全民集中放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闭市,银行歇业。更糟糕的是,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节日7天,有的单位在节前和节后几天基本都处于消极办公状态。这对国家的生产效率和对外经济交往非常不利。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延续九年前的政策,集中放假扩大内需,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现实,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黄金周”该取消还是该保留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讨论。有人认为最合理的改革就是取消“黄金周”,改用带薪休假。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是国际惯例,目前欧洲企业雇员平均每年可休假30天,美国平均在15天左右,雇员可按自己需要分时段来休假,交叉错开休假时间,既不会耽误企业和机构正常运作,又能避免集体出游的混乱。

  还有一种建议,将“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分拆到其他月份,实行“每月小黄金周”,减短单次休假时间,保持总量不变,也能缓解一部分黄金周拥堵。

  同时也有不少人支持“黄金周”,据有关部门预测,取消“黄金周”,会使消费额下降1个百分点,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备受争议的“黄金周”休假制度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2007年6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辉对媒体放话,黄金周长假制度可能在2009年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强制实行带薪年假,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张辉说,根据他参加的几次专家论证会结果,“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制度将取消,春节“黄金周”将保留。其中,“五一”放假1天,“十一”放假2天。在假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空出的3天法定假日将安排给中国传统节日。

  此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随后全国假日办负责人出面澄清,取消“黄金周”只是所谓专家个人的观点,而国家旅游局、全国假日办并未有这方面的消息。

  而在其后的“2007中国旅游和景点高峰论坛”上,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又一次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酝酿调整“黄金周”假期的方案,拟缩短“五一”“十一”假期时间,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期,可能配合带薪休假制度,以形成若干“黄金周”。

  至此,“黄金周”大讨论基本上算是尘埃落定,“黄金周”休假制度不会被全盘取消,但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一个重要问题就落到能否和何时建立成熟的带薪休假制度上,这也是此前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最担心的问题。

  我国的人才机制存在历史性缺陷,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带薪休假的确存在很多实际问题,除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很多企业由于制度和管理不同,很难落实带薪休假;在员工自身方面,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有些员工会担心休假出游会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或业务,因此出游计划很可能得不到实施。也就是说,一旦取消了带有强制性放假意味的黄金周,等于把应有假期也取消了,人们的休息权反而无法保证。

  因此,专家建议,休假制度的改革不应该完全放弃政府强制成分而寄托于弹性很大的带薪休假,而应该将二者综合,寻求一个最合理的结合点。

  从全民狂热,到思考疑惑;从盲目跟风,到理性对待。经历过的20个“黄金周”,每个都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追问、分析、疑惑下,“黄金周”不断地前进发展;正是在这样百般锤炼之后,“黄金周”才能渐显本色。可以说它已经是一种时代性、现代性的民俗,同时也是国家回笼货币的必需。对此,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最为合适:“黄金周”利国利民,国家需要,民众也需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来源:环球游报
打印版本 | 返回目录 | 返回主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67923437
旅游经营许可证号:L-HUB04038
法人代表:黄海兰
经营范围:国内旅游 入境旅游
质检部电话:8458408 13807219850
公安机关备案编号:42100302000061
电话(荆州):(0716)8458408 8458409
传真(荆州):(0716)8458408
接待地址: 湖北荆州市荆东路35-1号
技术支持: 荆州居正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鄂ICP备07011155号